第(3/3)页 众人无不加以赞赏。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学富五车不做官,不如回家卖红薯?红薯又是什么?”刘弗陵就爱较真。 刘病已猛然间想到,红薯差不多跟花生一起传入华夏的。 刘病已心里不知道怎么解释时,突然想到这些文人骚客往往五谷不分,五体不勤,忙解释到:“一种我在外地看到的山中野果,当地老百姓指着卖这种稀奇野果换一些吃的。” “哦,原来如此!”刘弗陵恍然大悟。 刘病已这才如释重负。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学富五车不做官,不如回家卖红薯。又有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病已小友真是妙语连珠啊!”台下有人的窃窃私语声音有些打了,但这夸赞却博得在场人的一致好评。 刘病已这才意识到这个时代的语言真是匮乏。 不得不在以后说话时加以小心了。 倪宽的脸面突然扬起了欢快的神色。原本佝偻的腰板儿也挺直了一些。 “病已小友,你既然提到了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可有比当下的种种推选机制更好的方法?”刘弗陵终于问了刘病已想发挥的问题了。 其实很简单,我们读书人每日必做的事就是读书,要想选拔优秀人才,就以书为题,考取知识是否渊博,考取针对当下难题是否有合理策论,考取针对面前之景致作画一幅,是否画中有话,言明志。” “如此按优劣差排名,乡取前一百名,参加县试,县试前五十名参加殿试,殿试前三十名参加皇帝当面命题的策论,最终决出前十名来,为全国学子之楷模,当以此选拔优秀人才!” 刘病已说完这些话后,突然觉得眼前的人都目瞪口呆地望着他,犹如看一个怪人一般。 “好!好!这才是我们文人的正确出路!”台下有人这般忘情地赞到。 周围石化的人突然爆发出了发自肺腑的响亮赞叹声。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