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草莽遍地,鱼龙混杂! 是李安对现在自己所处的这个港综世界的评价。 ...... 53年圣诞夜,新九龙石硖尾寮屋区发生大火,火烧连营,五万多人一夜间流离失所。 港府为安置灾民,在1954年初迅即兴建了几座七层楼高的徙置大厦,作为安置收容灾民。 这项计划一直推行,分布于新九龙和新界。有石硖尾、荃湾的大窝口邨、观塘的鸡寮邨、黄大仙下邨等。 直到现如今,各徙置区内安置人员已超过三十万人。 但也不是能安置所有灾民。 部分没有得到安置的居民和付不起租金的居民以及随后涌入的难民,则沿着山脚重新建起了石屋和木屋。 李安就是其中之一。 也就二十多分钟的路程,车夫停下脚步。 “老板,石硖尾木屋区到了!” “......好的,谢谢!这是给您的车费。” 李安递过五角钱,沿着凹凸不平的土路向村头走去。 还未靠近,鼎沸的人声便传入耳中。 “热乎乎的白糖糕呐,五分钱一块,不甜不要钱!” “烧鹅腿,又肥又大的烧鹅腿,五毛钱一个......” “......” 李安打量着村头这满是污渍的夜市,石屋前摆摊小贩的叫卖声能传出好远。 烧鹅摊边的老板油光满面,扯着破锣嗓子卖力的叫唤。 三四个脸上沾满灰层的小孩,远远地望着摊位架子上挂着的金黄色烧鹅吞咽口水。 李安顿住脚步,停在一家挂着刘记云吞面的摊位前。 “六婶,来碗云吞面,分量足点。” “好呐,马上。” 低头忙碌的大妈随口应了一声,抬起头,便看到头上缠着纱布的李安,不由得开口: “怎么受伤了?” “就是摔了一下,头上磕了個小口子,不碍事,过两天就好了。” 李安笑了笑,故意摸了摸肚子,催促着说道: “六婶,饿了一整天了。” 六婶朝摊位后面,放在石屋过道上的两张折叠桌子示意道: “知道啦!你先去坐会,煮完这碗就给你煮。” “嗯。” 李安拉开凳子坐下,目光则不由得放在石屋墙角的字花档上,因为就他站在摊位前那一会已经有连续好几个人光顾了,还有三人正排着队。 排在前面的阿婆将手中的硬币放在档主面前。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