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倘若当真能够识相,桃源的货物,便可依靠漕运沿水路,长驱而下。 就如隋朝修建的京杭大运河,历经千年,依旧璀璨。 “何为以工代赈?” 朱棣问道。 “倘若构建水系一事当真能成,百姓依水而发源,两岸经济绝对飞速增长,江南府自古便是富庶之地,富商无数,苦的只是百姓。” “许以一定好处,让富商在水系两岸建设,而流民便可充当民工,由富商出银,解决灾民生活问题,如此一来,一石二鸟。” 林浩娓娓道来。 朱棣二人皆是倒吸一口凉气。 天才般的设想! 不仅能解江南府旱灾之困,顺带着连灾民都一并解决,所构建的水系,更是利在千秋! 朱棣对林浩可谓是五体投地。 如此人才,竟然屈居小小桃源一县,简直明珠蒙尘! 无论如何都得将其带回应天。 “就算以工代赈能够实现,前期开凿山脉,也是极大的工程,所需银两绝对是个天文数字,国库有心无力。” 朱棣叹了口气。 “微臣经营桃源多年,也积攒下一定身家,愿意全额承担。” 林浩起身朝着朱棣拱手。 “说说吧,你有何诉求,若是可以,朕一定应允。” 朱棣清楚,林浩也是无功不起早,愿意掏腰包,其中一定有何蹊跷。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臣只想为大明百姓尽一分利!” 林浩义正言辞,中气十足道。 成国公内心大为赞赏,如此年纪便有这番见地,可造之材。 可惜不是皇族血脉,否则大明江山,百年无忧! “当然陛下要是愿意,微臣希望水系构建完成后,能让微臣组建漕运商队,将成本收回。” 林浩话锋一转,露出一抹狡黠。 朱棣无奈摇了摇头,合着你小子在这等着,算是白浪费表情了。 “倒也算公允,朕应允你!” 朱棣清楚,以如今大明国库的情况,想要办成此事,绝无可能。 倘若林浩愿意出钱,答应其又有何妨。 “谢主隆恩,还望陛下给臣一月光景,细细筹谋此事。” 林浩微眯着眼笑道。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