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天下一统-《重生之我是阿斗》


    第(2/3)页

    大量的蛮夷散落在莽莽丛林里,想彻底征服这片土地也并非一年半载的事情。甚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征战这里并不比征战中原容易。

    还有半个方向在东方,在东海,那就是出东海追捕东吴出逃的君臣。因为这个方向需要等待海船建造完成,等待海军组建完成才能开始,现在这个方向的战事暂时无法进行,所以,这里只能算是半个战区。

    朝中很多大儒都劝刘厚尽快结束那三场战事(东海的战事还没开始,尚处于保密当中,只有几位朝中重臣才知道,一般的朝臣并不清楚,他们以为只有三场战事),将重心转移到国内来,他们认为,现在正是全力搞好国内建设,打造一个太平盛世的好时机。

    理由他们也讲了一大堆,什么“国虽大,好战必亡”,什么“穷兵黩武,动费万计,士卒雕瘁,寇不为衰,见我已大病矣”,什么“天下久乱,百姓不堪,民心思安,宜休养生息以养民生”之类的大道理说了一堆又一堆。

    这些文绉绉的大道理刘厚听着都觉得头痛。为了打消这些大臣的顾虑,关键是,不想被这些人在史书上~将自己写成一位暴君,刘厚只好耐心跟他们解释,这并不是穷兵黩武,而是在为后世子孙抢占生存空间。

    所谓的穷兵黩武不但要耗费国家大量的物质财富,还要牺牲国内大量青壮的性命,使得国内的工农业生产因为缺乏劳动力而受到破坏。这等于是在不断损耗国家的元气,长此以往,国家就会困顿不堪,那种情况下,国家当然会面临倾覆的可能。

    可是,现在这三个方向的战争却完全不是这样,首先,这三场战争不但没有耗费国家的资源,反而源源不断有资源和财富输入中原,使得中原获利良多。

    北方草原就不用说了,素利的鲜卑骑兵每征服一个部落都要大肆掠夺一番,掠夺到的东西通过“不平等交易”的形式,使得一大半的利益流入“军功处”,继而转入刘厚的钱袋子。

    抢到的地盘建设起一个个牧场,牧场养殖的牛羊不断生产出奶、肉、皮、毛、筋、骨等,这些东西或作为原材料,或经过加工成成品源源不断地输入中原。

    对吐蕃高原的征战也一样,不但能掠夺大量金银财富回来,也有牛羊和它们的副产品。还在那里勘探出很多矿藏,以待以后开采。

    对中南半岛的征战能得到的好处也不小,除了大量的木材外,关键是稻米。那个地方的稻米一年三熟,要不是从这里掠夺大量的稻米运回中原,中原这些年征战不休搞不好就要出现饥荒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