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一战封神,少年东方白》
第(2/3)页
火。
很大的火。
又是一场莫名其妙的失火案件。
继去年的某个家中一场大火之后,这已经是第二次发生这种事情了。
负责这个案件的人是姚影,他长得很秀气,文质彬彬的,戴着一副深度的近视眼镜,厚得像是酒瓶底似的。
此刻,他正愁眉紧锁,已经发生两起类似的案件了,上头让他来负责调查,可是都已经查了两年了,到现在是一点眉目都没有。
这又发生了一起,民间是怨声载道,上头受到了舆论压力,立即就将这个压力转移给了他,限他一个月破案,否则就做停职处理,哪里凉快上哪待着去。
毫无头绪之下,他想起了他的一位朋友,这位朋友不要看年纪不大,可是却博览群书,心思细腻。
他要去请朋友出山,帮忙查案。
警备局中有人一听说要请此人,大摇其头,“这是一个怪人,平日里少言寡语,好像从来不愿意和人多说一句话,几乎是没有什么朋友,请他......”
恰好,姚影就是他的朋友,而且是为数不多的人中之一。
太阳已经西斜,少年还在津津有味的看着那本线装书,这是一本已经发黄的《易经》。
他很少和人交流,因为他认为他们不值得他浪费时间,只好将时间都用在了和书中的圣贤交流。
树上有几只蝉,在叶瓣间不断的发出烦躁的声音,“知了”、“知了”的叫着,也不知道它们究竟知道了些什么?
此刻,虽然不再是那么的热了,可是还是很闷,少年并没有被那声音所打断,他看得很认真,好像是老僧入定一般的待着。
这是一种境界,在《易传· 系辞》中有:《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与于此。夫《易》,圣人之所以极深而研几也。唯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唯几也,故能成天下之务;唯神也,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子曰:“《易》有圣人之道四焉”者,此之谓也。
他很专心,这让他对事物的观察就十分的仔细,很多别人没有留心的细节,都逃不过他的那双慧眼。
可是,还是有一件事打断了他的专心。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