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渐生疑心-《秦国小坑货》
第(2/3)页
霎时间马蹄声起,众骑士目不斜视在众人恭敬弯腰下径直从城门鱼贯而入,对于城中不许骑马的规矩视若无睹,笔直地朝着知府衙门行去。
马车里坐着的正是方正等人一直苦苦等待的皇宫采办官安旭,安大人!
安旭是一名宦官,自小便被送入宫中切掉小鸟当了阉人。也不知是这么多年受到太多委屈还是因为身体的残缺而导致了他性格的扭曲,每次出行明知不会有任何安全问题,却还是选择带上大量的军士来保护他。以至于每次到达一处目的地便会大张旗鼓,弄得人尽皆知。
这些年仗着圣上的恩宠让他得到了这份采办的差事,经常来往于京城和地方之间,把各地的稀罕物带到宫中供皇上赏玩,一来二去的也就在全国各地混出了响当当的名声——安财神。
众所周知,民间习俗拜财神的流程便是要在供桌前摆放一些时令瓜果以及上供一些金银珠宝之类的贡品,才能换得财神在来年保佑全家财源广进、大发特发。
而安财神的名字也是这么来的。只要各地官府在他负责采办期间能满足其胃口,那么等回到京城便会在圣上面前对此地官员大加赞赏,吹捧得无以复加。再加上安旭此人甚会察言观色,常在皇帝心情极佳的时候适当的说出一些恭维话,哄得皇帝高兴之下便对这些官员大加赏赐,通常都是升官加上发财一起降临在官员的头上。久而久之便有人给他取了一个安财神的外号。
不过拜财神也要看诚不诚心,若是遇到一些穷苦官员,自己的温饱都还没解决呢,哪有余钱来孝敬他?
对于这种不识时务的官员,安财神会选择暂时隐忍,待得回京之后暗地里查访一下此人的背景是否强硬,若是招惹不起便主动送上不菲钱财示好。若是没有任何背景的就惨了,运气好点的基本上都是贬官流放,运气不好的则直接老死在牢狱中。
也不枉这么多年在皇宫中苦苦打熬,练就了一身的本事。安旭为人圆滑,擅于趋炎附势,且处事手段极其老辣。不然怎么会从万千宦官中脱颖而出赢得这么一个肥得流油的差事?
要说安旭如此肆无忌惮难道不会引起一些不满之人弹劾吗?答案是肯定的,弹劾他的人多了去了,双手双脚加起来都不一定数得过来。可是这么多年过去了,他仍旧活蹦乱跳地在众人眼前晃悠,反观那些弹劾他的人,均没落得一个好下场,不是秋后问斩便是满门灭族。究其原因全因其身后之人乃是手眼通天之辈才能保得他数年来一直逍遥快活。
安旭进城后便直接住进了知府衙门,把个知府大人硬生生给赶出家门却敢怒不敢言,还得陪着笑脸不停点头哈腰询问是否还需要点什么?
曾经有个县令在安旭霸占县衙后愤愤不平,阴阳怪气地问他是不是还要找几个青楼姑娘前来侍寝。结果等到安财神回京后的第二天,县令便接到宫里传下了圣旨,命令他即刻挥刀自宫进京伺候皇帝。
县令一家又惊又怒,可圣旨已下,总不能抗旨不遵吧?那可是要灭族的大罪啊。
无奈之下也只能含泪写下一纸休书,拜别娇妻与父母后哭哭啼啼地自己割了,还没等进京呢,另一道圣旨又下来说皇上体谅县令的辛苦,前面只不过开个玩笑而已,你还是老老实实当你的县令,替大秦治理好一方百姓即可。
县令当场便气的吐血三升而亡。而他家中父母也因为此事太过悲伤一病不起,没多久便撒手西去,只剩下幼小孩童孤苦无依。但没过多久,县令的儿子便无故失踪。有与县令相熟的官员曾偷偷传出消息说进京面圣之时曾见到一年幼宦官,与那失踪的孩子长相颇为相似。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