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捡到宝了-《白袍天下》
第(2/3)页
……
接连赋诗九首,阁内一片寂静。
好诗,确是好诗,五言七言皆成绝句,对仗工整,韵脚天成。写景抒情,立意高深。
可是有人却偏不这么想,只见王青鸾起身:“奉朝请的诗虽也说的过去,但诗词乃是小道,文章才是大道。奉朝请可否作文一篇呢?”
这就有点不要脸了,诗词若是小道?那还搞什么诗会?
“此言甚是。奉朝请能否作出一篇咏莲的文章?”帮腔的是坐在王青鸾身旁的檀庭桂。
檀庭桂的先祖是赫赫有名的檀道之,那也是有大才之人,曾任前朝大司马,攻无不胜战无不胜。并著有兵书一卷,影响甚巨。
只是檀道之因病亡故之后,檀家后继无人,家道中落了。到了第四代的檀庭桂这里,只能仰人鼻息,强充门面了。
“诸位。方才程先生连赋九首咏莲诗,每首均堪称上乘之作。”四皇子开口了,“本王倒是有个提议,刚才的咏莲诗,可作为此次诗会的开场。下面,请在座诸位每人作文一篇,何如?”
众人纷纷称善。
作一篇咏莲的文章?程欢喜却也不怕,略一思索,便在白纸上写作: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正在写着,忽见一名太监匆匆赶了过来。
四皇子一愣,来的是宫里的宣旨太监高公公。
“奉陛下口谕,召四殿下、慕容维摩大人即刻觐见。”高公公说。
“不知是何事如此匆忙,公公可否告知一二。”
“殿下去了便知。奴才多一句嘴,听说北面有变……”高公公陪着笑。
“公公稍等。”四皇子说,“诸位,可义须即刻进宫,诗会不如就此散了。择日再聚也好。”
说罢与慕容维摩一道往皇宫赶去。
看来大燕国确是出了变故!
程欢喜出了莲花池,坐上牛车往回赶。
周兴嗣原本想邀他一起品茶论诗,却不想程欢喜走的极快。也便作罢。
周兴嗣走到程欢喜刚才写字的地方,那篇文章差不多写完了。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又是一篇上等好文章,周兴嗣暗暗称奇,益发对程欢喜感兴趣了。
程欢喜一路行来,但见街上搭了许多彩棚,许多僧侣在搭建法坛,也有的僧侣在街头施舍行善。
忽然想起,诘摩要来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