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六个时辰又七刻,差不多就是两天的上直时间了。” “抄录吏肯定没有如此效率,所以人数和时间得翻倍。” “也就是说,至少需要十六名抄录吏,抄录四天时间。” “每人每天工钱为100钱,那么总的人工成本就是6400钱。” “如此,这幅黄绫卷轴的造价就已经是15400钱,考虑到肯定有污损消耗,所以总的造价至少也得一万六千钱,16贯!” 听到这,武则天眼皮微微一跳。 只一幅卷轴的造价就高达16贯。 一万卷,那岂不是要耗费16万贯? 眼下国库用度紧张,真不一定拿得出。 毕竟马上就要举办太子册封大典,过段时间太平也要成亲,还有北境的东突厥西陲的西突厥又反了,真是到处都在等着用钱。 刘祎之道:“却不知道裴司丞献的线装书又价值几何?” “只怕是也不便宜吧。”武承嗣算是跟裴绍卿杠上了,“若用纸张抄录诗文,就必须得用上等蜀纸才行。” “上等蜀纸一刀两贯。” “抄录318首诗至少需要两刀蜀纸。” “用纸张抄录诗文也一样需要抄录吏。” “就算纸张抄录诗文比卷轴要方便些,” “但是每本书的抄工费用五贯总是要。” “所以每本书的成本也是高达九贯钱。” “如此相比黄绫卷轴也就便宜一半不到。” 武则天脸上露出失望之色,线装书好像也没那么省,关键档次低了许多。 裴绍卿的目光转向武则天,郑重的说道:“启禀天后,臣有办法将抄录有318首祥瑞诗的线装书成本价压低到2000钱!” “2000钱?”武则天问道,“此话当真?” 2000钱一本,就可以极大的节约朝廷用度。 “当真。”裴绍卿肃然说道,“若是朝廷采买五万卷,臣可以更进一步将此书成本价压低至1500钱!” “好。”武则天道,“那就采买四万卷!作价六万贯!”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