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待他学有所成,或为郎将或为郎官,然后再委以重任也是不迟。” 听了刘仁轨这话,在场的不少紫袍官员纷纷颔首,都觉得言之有理。 “刘阁老此乃老成谋国之言。”武则天脸上并没有露出明显的倾向,又道,“其余卿家有没有不同意见?” 大殿中沉寂下来。 所有人都在猜测武则天心思。 片刻之后,一个紫袍出班道:“刘阁老此言,臣不敢苟同。” 武则天定睛看时,却是刚刚由黄门侍郎升迁为侍中的裴炎。 裴炎又接着说道:“方才刘阁老说裴小郎君年轻,霍去病19岁拜骠骑将军,也不过是与裴小郎君同岁。” “甘罗更是九岁拜相。” “既有此等成例在先,裴小郎君为何不可委以重任?” 在场的不少紫袍便再次点头,裴阁老这话也很有道理。 刘仁轨道:“裴绍卿也是河东裴氏子弟,裴阁老该当避嫌。” 裴炎说道,“下官是举贤不避亲,且不说代文曲星君献祥瑞之功,单凭裴绍卿在太平公主案中的表现,就值得朝廷大力栽培。” 朝中大员便分成了两派,争执不下。 这个时候,有大臣提议:“何不问问裴小郎君意见然后再定赏赐?” “也罢,那就暂且不提。”武则天从善如流,又道,“再议突厥复叛之事,阿史那车薄率车鼻施部骑兵包围了弓月城……” …… 闲话之间,裴绍卿三人已经来到紫宸殿外。 今天的大朝会一直持续到未初时分,绝大多数官员吃过廊下食之后就散朝回家,但是一部份重臣却被留下来,继续参加紫宸殿的内朝。 紫宸殿的内朝才是决定帝国命运的最高权力机构。 武则天正跟大臣在议事,高凌松让裴绍卿先在廊下候着。 裴绍卿隐约听到有人提及了西突厥三个字,看这样子应该又是西突厥起兵作乱。 裴绍卿前世倒是也看过资治通鉴,知道东突厥、西突厥,还有后突厥降而复叛,叛而复降,几乎就没有消停的时候。 这游牧民族就像是韭菜,割了一茬很快又会长出一茬,永远割不干尽,在机枪没出现之前,游牧民族基本是无解的。 (本章完) 第(3/3)页